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DeepSeek:农网智能化--智能融合终端轻量化高可靠方案
发布日期:2025-03-06 来源:Deepseek
【2024新型配电大会暨第二届全国配电数字化大会】

在农村电网设备老旧、通信覆盖率低的场景下,部署低成本配电网智能融合终端并保障可靠性,需从技术选型、系统设计、运维优化等多维度综合施策。以下为分步骤实施方案:


一、通信技术方案优化


1、混合通信架构设计


主通信层:采用低成本广域网技术(如NB-IoT、LoRaWAN),覆盖乡镇主干电网,依赖运营商基站或自建微基站增强信号。


边缘补充层:部署低成本短距通信模块(如ZigBee、4G Cat.1),解决末端设备通信盲区问题。


卫星通信兜底:在极端偏远区域引入北斗短报文或VSAT卫星通信,确保紧急数据传输。


2、自适应通信协议


开发轻量化通信协议(如MQTT-SN精简版),降低终端功耗与带宽占用。


实现动态信道切换机制,优先选择信号强度高的频段,提升通信成功率。


二、终端设备低成本化设计


1、硬件模块化与开源技术


采用Raspberry Pi或STM32等低功耗嵌入式平台,集成多传感器(电压/电流/温度/故障检测)。


使用国产化芯片替代进口器件,成本降低30%-50%。


开源硬件设计(如ESP32-NodeMCU)减少专利授权费用。


2、环境适应性强化


工业级防护设计(IP67外壳、宽温域-40℃~85℃),适应农村多变气候。


电源冗余设计:内置超级电容+太阳能板(可选配),应对频繁停电问题。


三、软件系统容错与边缘计算


1、离线运行模式


终端本地缓存关键数据(如故障记录、电量统计),支持离线时继续执行基础监测任务。


采用差分同步算法,通信恢复后批量上传增量数据,减少实时传输压力。


2、轻量级边缘AI


部署轻量化机器学习模型(如TensorFlow Lite),实现本地故障模式识别(如线路短路、负载异常)。


示例:通过电流波形特征检测瞬时故障,减少对云端分析的依赖。


四、软件系统容错与边缘计算


1、树形-网状混合拓扑


主干网采用树形结构(如EPON/GPON),降低部署复杂度;分支网络通过Mesh组网增强可靠性。


动态路由算法(如AODV)自动修复链路中断。


2、终端自诊断与自愈


内置硬件健康状态监测(如看门狗定时器、电压监控),异常时触发告警并尝试重启。


软件OTA升级:通过分段下载+校验机制,确保低带宽环境下可靠更新。


五、运维成本控制策略


1、分级维护体系


一级维护:终端内置自清洁滤网、防雷模块,延长现场维护周期至3-5年。


二级维护:通过移动端APP实现远程固件升级、参数配置,减少人工巡检频次。


2、本地化服务网络


培训农村电工掌握基础故障排查技能(如更换SIM卡、重启终端)。


建立区域级备件仓库,采用共享维修模式降低库存成本。


六、试点验证与迭代优化


1、分阶段部署


首期选择1-2个典型村落进行试点,重点测试通信稳定性与设备耐久性。


采用灰度发布策略,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2、数据驱动优化


收集终端运行日志(如通信失败率、电池消耗),针对性优化通信参数(如传输间隔、功率)。


建立设备健康度评估模型,预测故障时间并提前预警。

下一篇:海南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达97.11% 上一篇:无

活动报名

sign up


关注官方公众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