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5日傍晚,随着夜幕降临,重庆母城渝中半岛被各种灯饰点亮,一座充满烟火气、流光溢彩的不夜城呈现在人们眼前。此时,在解放碑地下电力环形隧道内,国网重庆市区供电公司电缆运维班2名员工正在用红外测温仪等设备,对隧道内电缆进行巡检。
渝中半岛是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解放碑步行街是渝中半岛“人气王”。在今年国庆节期间,该步行街的客流量累计突破600万人次。
旅游经济势头强劲的背后,是充足可靠的电力支撑。近年来,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主动作为,联合相关部门建设地下环形电缆隧道、地下变电站,推进国际先进城市配电网示范区建设,不断提升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满足渝中半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电需求。
政企联建地下环形电缆隧道
在寸土寸金的解放碑,在地面上发展架空电网已无空间,唯一的解决方式是建设地下电力隧道。可解放碑地下不仅有很多防空洞,还有地铁和各种管网交叉,要想在这里修建地下电力隧道,难度可想而知。
再难也要建设电网。2013年起,重庆电力抓住渝中区人民政府建设解放碑地下环形车道的契机,启动解放碑地下环形电力隧道建设。
市区供电公司退休职工钟家华,曾全程参与了解放碑地下环形电力隧道的建设。“地下环形电力隧道其实就建在地下环形车道的下面,两个工程同规划、同设计、同建设。”钟家华介绍,环形电力隧道与政府的环形车道一同开挖,由政府组织施工单位统一施工建设,减少了与地下管网、轨道、防空洞等交叉跨域的协调和阻工等,工期推进较快,投入反而减少。
“解放碑地下环形电力隧道总长4.5千米,敷设有20回电缆,打通了2座220千伏变电站连接通道,为8座110千伏变电站提供了可靠电力支撑,实现了渝中半岛多座变电站的智能互联。”钟家华说道。
解放碑地下环形电力隧道的电缆出口直接与商圈楼宇地下车库相连,有效利用了地下空间资源。“电力隧道建成后,解放碑商圈的电力输送难题迎刃而解,有力保障了商户、居民用电。”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电气运维的主管周航说。
联合开发商建设地下变电站
在城市核心区建设电网难,要想在高楼林立的渝中半岛新建变电站更是难上加难。
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在重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总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其中,山城记忆馆内陈列了大量老重庆珍贵的书籍、影像、视频资料,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进进出出的游客们不知道,在山城记忆馆的负三层,竟然隐藏着一座地下变电站——110千伏南纪门变电站,正为十八梯景区及周边区域输送着强劲的电能。
南纪门变电站变电总容量12.6万千伏安,由市区供电公司联合重庆十八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建设。
“联建就是由开发商负责出资完成变电站本体的土建及外立面建设,供电公司出资完成变电站室内装修、电气设备采购安装及外线电源线路建设。”钟家华表示,联建变电站对供、用电双方来说都是双赢。供电公司节省了拆迁费用及土建投资,且阻工风险大幅降低。而开发商也节省了专用电源线路建设费用。
升级配电网提升供电能力
在多举措破解城市核心区电网建设难题的同时,重庆电力采取变电站增容等方式,持续提升渝中半岛的供电能力。
2月28日,220千伏大溪沟电站扩建工程投运。工程新增1台主变、容量18万千伏安。投运后,该站变电容量提升至54万千伏安。
大溪沟变电站是渝中半岛的重要枢纽变电站,承担着解放碑、朝天门等区域的供电任务。“这台主变投运后相当于增加了2.5个解放碑——朝天门商圈的供电能力,使渝中电网更加坚强。”市区供电公司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渝中电网共有14座变电站,变电容量306.7万千伏安,能够满足当地的用电需求。
10月25日,市区供电公司渝中供电中心配电运维站房班班长恭叶玲登录智能巡检机器人微应用系统,点击下发站房定点巡检指令,10千伏来福士开闭所内的智能巡检机器人瞬间启动,依次对配电屏内的开关等设备开展局部放电检测和红外测温、运行状况识别等自主巡检。
“智慧配电网的核心就在于数智化改造,使设备多了‘感应器官’,拥有了‘智能大脑’,可以自我预知风险、研判停电、感知故障、隔离故障及停电自愈。”市区供电公司运检数据管理专责龙文介绍,该公司在解放碑商圈等区域部署了1000套台区智能融合终端、550套多维感知装置,实现电缆及通道状态感知100%,供电可靠性达到99.99%。